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信号学习解读: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发布时间:2024-12-15 19:14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投资要点:

本次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向市场释放出重大信号,具体包括:一是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此前在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时也提出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二是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此前表态更为积极,而且从历史经验看,上一次在2009年至2010年遭遇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明显增强,本次表述变化将向市场传递出更加明确、清晰的政策信号。三是首次提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后续更多增量政策可期。四是在政策定调后将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凸显了明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政策决心,后续促消费政策可能将从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出服务消费相关增量措施、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支持保障力度等多方面发力。五是明确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将有助于不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势头,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


风险提示:

一是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二是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三是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01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每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以及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涉及经济方面的议题,对全年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定下次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并作出具体部署。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韧性较强,但面临着广义价格收缩的问题。同时,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参考特朗普1.0的历史经验,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提升关税及贸易摩擦加剧的可能性加大,叠加特朗普相较拜登政府的政策不可预测性更高,国内出口链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宏观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存在明显的必要性。

本次政治局会议定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后续更多增量政策可以期待。具体来看,在财政政策方面,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此前在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时也提出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方面,2011年以来首次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本次政治局会议还首次提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的积极定调向市场释放出重大信号,后续更多增量政策可以期待。


0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国内金融指标较为疲弱,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支持存在必要性。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M1同比增速为-6.1%,连续7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相比于2023年底下降了7.4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7.5%,连续7个月处于8%以下,相比于2023年底下降了2.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7.8%,相比于2023年末降低了1.7个百分点。10月份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2965亿元,明显弱于历史同期,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货币政策表述变为“适度宽松”,相比此前表态更为积极。从货币政策的相关表述来看,今年4月和7月政治局会议是“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9月政治局会议表述变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而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此前对货币政策的表态更加积极。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向市场传递出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从历史情况来看,我国上一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2009年至2010年遭遇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2009年我国M1同比增速由2008年的9.1%上升至32.4%,2010年仍然维持在21.2%的高位;M2同比增速则由2008年的17.8%上升至2009年的27.7%,到2010年为19.7%。本次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相关表述的变化将向市场传递出更加明确、清晰的政策信号,有利于市场形成更为积极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更好促进经济稳增长。


03

扩大国内需求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在定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后将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凸显了明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政策决心。

扩内需的重点在于提振消费,后续促消费政策可能将从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出服务消费相关增量措施、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支持保障力度等多方面发力。

一是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2025年预计将持续推进。在2024年7月底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政策落地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9月份开始连续大幅提升,10月当月增速提升至了4.8%,以旧换新相关品类销售促进效果也非常明显,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提升。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预计2025年将持续发力进一步促进消费回升。

二是推出服务消费相关增量政策措施以提振内需。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仍然偏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一直稳定在三分之二,而我国服务消费占比近十年虽然有所增加,但一直维持在40%以上不足50%。我国服务消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当前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主要集中在商品消费,预计2025年将推出服务消费相关的增量政策措施以提振内需。

三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支持保障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居民收入的增加能够切实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特别是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下,中低收入群体往往有更高的消费倾向,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能够有效带动消费需求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后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要慢于其他收入群体。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预计也将是2025年提振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


04

稳住楼市股市



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对于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考虑房地产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仅考虑房地产本身,2024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为-6.6%,向下拉动GDP累计同比增速0.3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仍然对经济造成了直接且不可忽视的拖累。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新开工情况将会影响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房屋施工和竣工情况,这也是其上游产业链的需求来源,房地产的下行还可能会对导致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出现萎缩。此外,房地产作为居民财富的主要配置资产之一,房地产行业的景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9月底以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加速出台落地后,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初步回稳迹象。销售情况看,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比降幅比前9个月分别收窄了1.3和1.8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当月的改善幅度是2024年最大的,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价格情况看,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比上月增加4个和8个,房价回稳迹象初步显现。本次政治局会议继续明确提出要稳住楼市,将有助于不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势头,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独特重要的功能,稳定的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链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有效的资本市场一方面能够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金流入优质的上市公司、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独特重要的功能,使其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上可以大有作为。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稳住股市,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一政策举措也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


05

风险提示


一是宏观变化超预期,二是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等。

分析师:

燕翔,    S0210523050003

许茹纯, S0210523060005


图片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一般声明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该等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由其发布者负责,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之后可能会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仅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但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归“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END



供稿 / 研究所

编辑 / 孙艺瑄

校对 / 徐璐怡

审核 / 奚敬辉、陈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