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 | 疫情期间个人住房贷款有哪些调整方式?

发布时间:2022-12-05 00:20
图片

11月20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145场)现场。

17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保障

1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4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本轮疫情发生之后,重庆金融系统推出哪些举措助力市场主体和居民纾困?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苏阳介绍,11月16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从加大金融助企纾困支持力度、提高资金支付结算保障力度、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明确了17条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
苏阳介绍,首先是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次,支持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负债成本。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要求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扣减、先收后返等方式,做好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存量负债利息负担。同时,还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继续释放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政策红利,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量融资的成本,10月份全市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14%,同比下降38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同时,还全面落实细化支付服务减费让利相关工作,坚持免申即享原则,向实体经济让利,惠及小微市场主体。
最后,加大对重点受困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今年以来,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对批零、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物流航空、文旅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17万户市场主体提供了有力支持,延期还本付息184亿元。同时,为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受困群体发放贷款137亿元,延期贷款36亿元。此外,还持续开展“金融活水润百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月活动,这项活动将坚持到年底。

重庆日报

,赞2078


苏阳表示,对因感染新冠疫情住院治疗或者被隔离,或者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存续个人住房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者自主开展协商,灵活采取合理的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这方面如果有需要的购房者,可以向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咨询。

今年以来 已累计为160户重点保供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亿元


图片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苏阳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苏阳介绍,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为160户重点保供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亿元,有力支持了居民医疗和生活物资的供应。
苏阳说,为了做好医疗和生活物资保供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商超、物流等物资保供市场主体的梳理和对接,及时响应重点保供市场主体信贷需求,创新更多线上信贷服务模式,为医疗物资、生活物资保供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为160户重点保供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亿元,有力支持了居民医疗和生活物资的供应。
畅通物流循环,持续推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增量扩面。会同市交通局全面梳理了交通运输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清单,推送金融机构“一对一”全面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向交通物流领域提供优惠贷款,支持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中小微物流配送和快递企业及其小微企业主和个体货车司机困难时期的交通物流经营支出、置换经营车辆购置贷款等的资金需求,今年以来,累计为1700户物流运输市场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超过70亿元。
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底!
因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延期还本付息

重庆日报

,赞102

图片
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许捷回答记者提问。

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困难,对此,信贷政策有没有支持?发布会上,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许捷介绍,近日,为应对疫情的影响,该局联合人行重庆营管部等五部门发布了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政策,进一步缓解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许捷介绍了上述政策的特点:
一是政策的覆盖面大,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底。凡是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可向贷款银行申请,银行机构积极与借款人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还本付息的日期原则上最长可以延到2023年6月底。简单地测算了一下,重庆市大约有20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以去申请享受这一政策。
二是政策的灵活性强,可“容缺办理”。疫情当前,有许多借款人正在居家,有些办理贷款需要的手续可能传不出来。针对这一情况,要求银行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缺失部分材料的贷款延期申请可“容缺办理”,需要的资料可事后补齐。
三是享受政策没有后顾之忧,不收罚息,不影响征信。广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后,获延期的贷款只会正常计息,不收取罚息,银行机构也不会单独因疫情的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客户的征信记录,不影响客户再到银行申请贷款。
四是政策办理的渠道很通畅,请关注“渝小金”。政策出台后,重庆银保监局立即组织辖内各商业银行公示本行延期还本付息业务的办理流程和申请方式,把各银行的办理方式集成到“渝小金”微信公众号上,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只要关注“渝小金”,阅读《因疫情遇困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操作指南》这篇文章,就可以了解相关银行的办理方式以及各大银行业务人员的联系方式。
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苏阳补充说,已督促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要求。此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延期贷款产品和服务,提前对接企业延期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延期方式,特别是线上的续贷产品和贷款延期的线上办理渠道。目前,已经组织全市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本行延期还本付息的条件、申请材料、流程进行了全面公示,大家可以上网查询。
点击查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办理方式
点击查看:因疫情遇困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操作指南

全市约有一半银行保险机构网点正常运营

重庆日报

,赞13

许捷介绍,为应对本轮疫情处置,重庆银保监局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确保全市金融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截至目前,全市约有一半的银行保险机构网点维持正常运营,最大限度保障社会民生金融服务的需求。
许捷说,在保障基础金融服务方面,银行金融保险机构严格办公场所、营业场所的防疫管理,合理安排人员梯队、网点梯队,建立轮岗机制,落实关键岗位“AB”角,保障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在线上服务方面,全市银行统筹线上线下开展金融服务,保障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畅通。全市保险公司通过数字化理赔服务平台或APP等网络工具,辅以在线客服人员的及时支持,力争实现理赔全流程线上闭环运行。
在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服务保障方面,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企业、新市民等重点对象的信贷、承保、理赔等基础金融服务,在防控关键阶段,围绕抗疫保供等重点环节,开辟特殊金融服务应急通道。例如,某保险公司协助农户早报案快理赔,11月以来养殖保险已经完成赔付6110例,赔款金额990万元。
苏阳补充说,考虑到市民们出门办理金融服务不便的实际情况,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及时优化“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实时发布最新助企纾困金融政策,全面公示各金融机构延期还本付息线上办理渠道,便利各类市场主体及时申请。同时,他们还畅通线上“扫码申贷”渠道,要求金融机构安排驻点人员每日定时接单,主动对接,便利各类市场主体“一键申贷”,并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响应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及时提供信贷支持。今年11月份以来,已有超过46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托“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获得融资超过7.6亿元。
要求金融机构全面优化、推广申贷、延期还本付息等业务线上办理渠道。11月以来,全市金融机构通过线上方式已累计为5000余户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延期贷款本息超过30亿元。
为了让市民在居家期间能更好获得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重庆市级金融机构,整理《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注意事项一览表》,金融消费者可根据表格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业务办理渠道及方式。一览表已经通过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政务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发布。有需要的市民朋友可前往查看。
发挥保险防疫保障作用 
累计保障外卖骑手220万人次

许捷介绍,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确诊客户的理赔,保险公司推出了在线理赔免原件、免等待期、免医院等级限制、取消住院方式限制、取消药品项目限制等绿色服务,将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了理赔范围、取消免赔额,为患者安心治疗、早日康复备好“定心丸”。
许捷说,为发挥保险防疫保障作用,重庆银保监局大力支持各保险公司积极创新,贴合疫情风险需求,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主要拓展意外险、疾病险等保险责任范围。
一是投身公益支持抗疫。各人身保险公司积极扩展产品责任范围,涉及超200余款产品,为上百万参保市民,提供人均不低于10万元或原产品保障金额20—30%的额外新冠身故/伤残保障。支持各保险公司向我市部分志愿者及高风险人员捐赠新冠专属保险,目前已向超4万余名抗疫情工作者捐赠了专属保险,每人最高可获得30万元风险保障,同时为超1.5万户企业客户提供医用外科口罩、酒精消毒液、急救包等防疫物资。
二是做好受困企业服务保障。指导行业积极推出惠企措施,针对部分受疫情影响停止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停止运营的交通运输企业,免费延长建筑施工人员团体意外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工程险、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险等保险保障期限,受益企业超1100家次。指导行业开发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特色产品服务,及时增加因疫情产生的防控应急费用补偿保障事项,进一步加强保险兜底保障作用,支持我市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三是强化物流保供服务保障。全市保险业聚焦疫情特殊时期物流配送堵点卡点强化保险保障,为快递员、外卖员等疫情期间特殊岗位工作人群提供一揽子专属权益保障,助力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例如,有的财险公司积极服务外卖配送企业,自11月疫情以来,已累计保障外卖骑手220万人次,保障食品供应商11万户,助力抗疫物资顺利送达千家万户。


记者:李珩 张凌漪
摄影:刘旖旎(见习)
责编:崇云丰
校对:周静
审核:隆梅